如何回到旧时?科技与设计可以令你置身旧日湾仔,亲身感受昔日社区氛围。 #ddHK 委约作品- 《HKACT! ACT 1 BeHere》由新媒体艺术家藤幡正树创作,以扩增实境技术,创作一系列约40多个三维立体形像作品,由演员在摄影棚中从新呈现1940至70年代香港居民的生活面貌。旅客及公众可以使用手机应用程式与回忆实景雕塑互动,透过手机镜头融入旧时代的香港社区场景之中。
藤幡正树及其创作团队经过一年半的设计前期工作,与湾仔旧街坊访谈,亲自整理口述历史,再参考大量香港旧照片,以扎实的历史资料去创作《 BeHere》。一系列约40多个作品,沿着1850年代的湾仔海岸线,即现时皇后大道东展现。由东至西,将会连结蓝屋、石水渠街花园、湾仔峡道游乐场、旧湾仔邮政局、利东街、大王东街休憩处、联发街休憩处、光明街儿童游乐场、日街、东美花园。沿途既有观光名胜,亦有公共空间。旅客及公众可以于活动网站报名参加导赏团,透过这些立体形像参与旧时香港生活,同时了解及使用湾仔区都巿公共空间。
《 BeHere》10个站点,形成由东至西的横向艺术设计通道,与《#dd创意‧营造社区》所形成的由北至南的纵向艺术设计通道,共同连结湾仔区的中心地带,覆盖新旧湾仔区,打通社区脉络,重塑人流方向。
HKACT! ACT 1 BeHere AR 导赏团 - 星期一至五下午 16:00 开始
集合点:湾仔石水渠街蓝屋
语言:广东话及英文
参加名额:15
活动需时:1 hour
查询:[email protected]
报名:GET eTickets
藤幡正树是全球新媒体艺术的先驱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视频和数码成像工作。他是最早使用立体光刻技术的艺术家之一,这种技术使用激光扫过液体树脂的表面使其聚合。
他凭电脑图像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闯出名堂,之后他开始对使用数据以三维打印技术製作三维凋塑产生兴趣,如数控路由作品《Geometric Love》(1987)、立体光刻作品《Forbidden Fruits》(1989),以及使用集成电路製造技术製造出世界上最小型的凋塑。 到了1990年代中期,藤幡正树製作了后来被称为「互动艺术」的一些经典作品,包括使用了红外无线电话的《Removable Reality》(1992);《Impression Velocity》(1994),艺术家使用配备GPS的笔记本电脑以数码测图富士山;探索网络技术的《Beyond Pages》(1995-1997)和《Global Interior Project》(1995)。他的作品对人们在不同介面的互动以及在虚拟空间的沟通提出质疑。
近年他主要的关注点,是採用多媒体技术探讨在虚拟空间内沟通的可能性,尤其在1992年开始的GPS技术实验,以不寻常的技术收集数据,从而製作一系列精心製作和无可比拟的网络空间创作,这些创作可称作「未来的电影」或「将来的媒体」。他的《Field-work @ Alsace》(2003)彙编有关国际边界的访谈。音乐作品《Simultaneous Echoes》(2009)在北爱尔兰创作,而《活力之声》(2012)则在法国南特创作,汇集在虚拟空间呼叫的骑单车者的声音。
藤幡正树的作品曾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展出,包括1983,1984,1996和2000年的Siggraph会议(美国),Ars Electronica(林茨),DEAF(鹿特丹),CyberForum(里斯本),VEAF(温哥华)和他的作品获ZKM(卡尔斯鲁厄)永久收藏。他的《Global Interior Project #2》获得了1996年的Golden NIKA奖,《Voices of Aliveness 》曾获2013年Ars Electronica优秀奖,《Simultaneous Echoes》曾获2010年日本教育部美术奖。
藤幡正树的教育事业同样出色,曾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学院教授(1990-1999)、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媒体系教授(1999-2006)和东京艺术大学电影与新媒体研究院教授及院长(2005-2011)。之后担任法国巴黎巴黎第八大学、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奥地利林茨艺术大学的客席教授,现时是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客席教授。
《BeHere》项目涉及对20世纪40至70年代香港历史的长期研究,尤其是湾仔区的历史。这项研究不仅涉及影像的选择,还包括影像在这段时间显示的香港实际生活面貌。研究还包括与当地长者的分享,用以收集有关湾仔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和对所拣选的图像的见解。
《BeHere》主要由人们的快照和日常生活影像组成。这些照片是从香港各种图书馆和私人收藏的档案库挑选出来,以作微观叙述和情景的参考。
艺术家在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以及香港演艺学院舞台及製作艺术学院举办了一系列工作坊,与两间学院的学生共享资源及专业知识,包括创意媒体学院提供的技术支援,以及由舞台及製作艺术学院的院长和管理团队提供的灯光、服装、道具、化妆和髮型团队的协助。
最终的立体形像是利用摄影测量法软件製作,并使用70部摄影机在摄影厂内拍摄。摄影测量的演员通过各种途径招募 ,包括公开招募、亲自邀请、本地艺术家的支持、学生志愿者和聘用专业演员等。
原来的二维快照经过后期製作过程,重新建构为三维立体模型,然后使用扩增实境技术将网络中的立体形像数据呈现到现实世界,再由手机的镜头捕捉。
张伯根
郑宝鸿
Clarence. W. Sorensen (由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Librar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Libraries 提供)
Estate of Yau Leung
H. Tam (由南华早报提供)
Hedda Morrison (由 Harvard Yenching Library 提供)
K.W. Ng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提供)
R. Yung (由南华早报提供) Raymond Tang (由南华早报提供)
Robin Lam (由南华早报提供)
S. Chuang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提供)
香港大学图书馆
Jerman Chu
Lina Lee
Tracy Giu
Zora Lai
Albert Lu
Annika Lu
Carson Chung
Chan Tsan For
Cheung Chung Man
Cheung Lin
David Yeung
Florence Kwok
Fung Yui Yin
Hui Kin Ming
Ina Guianela Abejero
Jamie Chan
Jonathan Lee
Kacey Wong
Lam Sau Man
Lee Ying Chun
Li Wai Foon
Lam Cheuk Hung
Lo Cheuk Wing
Pennie Leung
Remedy Chiu
Veronica But
Wong Hoi Yin
Wong Ting Hin
Yiu Lok Man
Zhang Tsz Man
HKACT! 策展顾问
陈育强
Charles Merewether
Jeffrey Shaw